<pre id="t1rtp"><b id="t1rtp"><ol id="t1rtp"></ol></b></pre>

    <pre id="t1rtp"><strike id="t1rtp"></strike></pre>

    <noframes id="t1rtp"><pre id="t1rtp"></pre>
    <track id="t1rtp"><strike id="t1rtp"></strike></track>
    <pre id="t1rtp"></pre>
    <noframes id="t1rtp"><pre id="t1rtp"><strike id="t1rtp"></strike></pre>

      首頁 > 正文

      俞佳友:“為民記者”的6700篇報道|“長韜”獲獎者的追夢故事

      2023-01-09 10:34 | 來源: 中國記協網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編者按:2012年11月29日,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深情闡述中國夢,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和強烈共鳴。十年來,新聞人牢記囑托、懷揣夢想,以人民為中心,以奮斗為姿態,扎根基層,踐行“四力”,不斷書寫新聞事業嶄新篇章,匯聚奮斗前行精神力量。

        中國記協網編輯部特別推出“新聞追夢人”專題策劃,分享新聞工作者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追夢故事。首批推出“‘長韜’獲獎者的追夢故事”系列報道,邀請長江韜奮獎獲獎者講述自己的初心和夢想、使命和擔當。讓我們一起在黨的二十大擘畫的新征程上,同心筑夢,并肩追夢!

        踐行“四力”,新聞為民。有著中共十八大代表和黨報記者雙重身份的我,先后四次下派基層一線工作9年多,擔任過黨支部第一書記、鄉黨委副書記,兩家縣市報“一把手”,三個分社社長兼總編輯等,群眾親切地稱我為“為民記者”,曾榮獲第十五屆長江韜奮獎、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等榮譽。

        我時常在想,當記者為了什么?怎樣才能成為像范長江、鄒韜奮等前輩一樣的好記者?我選擇的方式是:拜群眾為師,做百姓親人,下基層、接地氣、問民生。

        1992年12月,特種兵的身體素質使我有幸成為海軍北海艦隊的一名水兵記者,從此開啟了“只要有新聞,就要去現場”的記者之路。

        當一名好記者是我的最高理想,幫助他人是我的最大快樂。29年來,我采寫刊發的6700余篇新聞報道大多是幫扶贏弱、記錄民情的。如《十歲報童想讀書》《縣委書記微博回應 早戀少女復學了》《記者村官和骨癌男孩的故事》《冰冷教室里孩子的鞋沒有底》《深山郵路今又開通》《愛心列車開往鄉村學校 募集400多萬元款物幫助300多名學子》等等,凝聚著社會各界的關愛呵護,也體現著新聞為民的不變初心。

        2014年1月23日,俞佳友(左)在浙江省青田縣舒橋鄉走訪慰問患病兒童。聶偉霞 攝

        記者的根在基層,崗位在一線。2009年1月,在浙江省委的統一部署下,我受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派,到青田縣萬阜鄉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兼鄉黨委副書記。為把城市的品牌意識帶進大山,通過規?;N植解決高山蔬菜的銷路問題,我和鄉村干部一起跑杭州、溫州等地市場、超市走訪調研,帶上綠色無公害的蔬菜讓人免費品嘗,并成功注冊“劉基菜園”商標,開辦專業合作社和干菜加工廠,形成產銷一條龍的格局。當年,萬阜鄉498名村民靠種高山蔬菜脫貧,年人均收入超過1.2萬元。如今,3000畝高山蔬菜成了鄉親們最大的“錢袋子”,2000畝掛果楊梅已成為山區農民的“搖錢樹”,2021年全鄉農民人均收入30508元。下派的兩年半時間,我以廣袤農村為紙,以“三農”情懷作筆,寫下了230多篇沾著泥土、帶著露珠的鮮活報道。

        2011年7月,浙報集團專門成立“佳友民情工作站”,并在浙江日報上推出“佳友民情快車”欄目,組織記者深入基層,堅持在第一線發現問題并推動問題解決,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2011年7月13日欄目開辦以來,“佳友民情工作站”從普通群眾生產生活入手,開展訪貧問苦大走訪,刊發800多期鮮活報道,發動社會力量捐款超過1億元,為3萬多名個體性的求助“雪中送炭”。2015年10月,“佳友民情快車”新聞專欄榮獲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

        2015年,“佳友民情快車”新聞專欄榮獲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

        2012年,我光榮地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2013年,我列席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一結束,我就深入到山區海島、工廠企業、田間地頭、高校等,為100多萬名基層干部和學生宣講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2012年,俞佳友(右二)在農村走訪。

        2012年12月7日,俞佳友(左三)在黨的十八大召開期間采訪赴京參會的黨代表。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2015年底,我再次放棄了杭州的工作和生活,下派到浙報集團樂清日報社擔任總編輯、黨組書記。以打造“區域中心城市第一傳媒”為目標,帶領采編隊伍以工匠精神打造新聞精品,加快“新聞+服務”和“五端融合”發展步伐,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主陣地、公共文化服務主平臺、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三大功能,建成了擁有550萬用戶的全媒體矩陣。

        2017年7月,我主導策劃并在樂清日報全媒體矩陣獨家原創報道的“樂清90后最美女教師”,閱讀量突破4.8億,成為最美典型。該報道還獲評2017年度浙報集團十大創新獎和浙江新聞獎。我主創力推的“E點愛”公益平臺自2015年底在《樂清日報》設立后,已經發起了70多項公益項目籌款,其中大部分為疾病救助、扶貧助學等,共籌得2000余萬元善款。

        2014年9月28日,俞佳友(前排右五)和浙江省天臺縣雷峰鄉村民喜迎國慶65周年。

        2018年1月起,時任浙報集團地方事業部副主任,樂清日報社總編輯、黨組書記的我又兼任義烏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義烏商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作為樂清市和義烏市兩家縣市報的“一把手”,我每天堅持看完最后一個版面、審核每一天重要的原創融媒體產品。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我主導組織策劃的“信仰的味道 全媒體大型新聞采訪活動”,尋訪翻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陳望道先生的足跡,講述《共產黨宣言》背后的故事,充分挖掘理想信念的精神內涵,形成集成式鏈式傳播報道的格局和效應。重點報道的原義烏縣委書記、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謝高華,被授予“改革先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8年底,我又一次下派到黨的誕生地——浙江嘉興,擔任浙報集團嘉興分社社長、總編輯;2021年4月起,任浙報集團嘉興分社、紅船分社、長三角分社社長、總編輯。弘揚紅船精神、守好紅色根脈,聚焦長三角、服務一體化發展,成為我的職責和使命。

        2021年6月2日,浙報集團紅船分社、長三角分社在嘉興揭牌。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們在倒計時100天推出《迎建黨百年 擔百年使命》等新聞專題,對建黨百年系列活動進行集中重點報道?!对诩t船邊,看見美好中國——從嘉興共同富裕實踐讀懂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嘉善,向善而變》《在紅船邊 向總書記報告》等重磅稿件反響強烈;在多個平臺刊發的《穿越百年風雨,今日向史而新!112歲的嘉興火車站重啟通車》等原創融媒體報道,上了熱搜,點擊量破億。對在紅船畔舉行的浙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南湖革命紀念館“紅船起航”主題展等重大活動,我們都以立體式、滾動式、全景式報道唱好最強音,以最快的速度、最直觀的方式,將一項項重大活動、一個個重要瞬間傳播出去。

        2020年7月1日,“從起航地出發!浙江日報迎接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體報道”嘉興分會場啟動儀式在紅船畔舉行。

        2022年初,我帶領浙江日報全媒體服務??柯摵蠄F浙江省委,在浙江新聞客戶端上線“我在窗口寫青春”全省中學團支部黑板報展示活動,5天內總訪問用戶數達37萬人次,投票活動收獲總票數656.9萬。在浙江日報推出198個版面的“2022高校報考指南”特刊和《高校報考指南電子刊》《專業的密碼》《招辦主任直播課》等系列融媒體產品,為浙江36萬考生和家長準備了一個乘風破浪的“錦囊”。

        “心中有信仰,前行有力量?!?作為一名堅守基層傳播主陣地的“新聞戰士”,新時代是每一個新聞人的偉大跨越,在跨越中、在變化中、在奮斗中,我的命運被深深改變;我要牢記“48字”職責使命,永不停歇為民服務的腳步。(作者俞佳友系浙江省記協副主席、浙江日報全媒體服務??恐魅危?/p>

        本期編輯:劉勝男 孫輝剛 張君

        本文版權歸中國記協所有,轉發請注明來源為“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 陳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8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