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t1rtp"><b id="t1rtp"><ol id="t1rtp"></ol></b></pre>

    <pre id="t1rtp"><strike id="t1rtp"></strike></pre>

    <noframes id="t1rtp"><pre id="t1rtp"></pre>
    <track id="t1rtp"><strike id="t1rtp"></strike></track>
    <pre id="t1rtp"></pre>
    <noframes id="t1rtp"><pre id="t1rtp"><strike id="t1rtp"></strike></pre>

      首頁 > 正文

      《戰“疫”實錄——為記錄歷史的人留下底稿》

      2022-05-19 14:51 | 來源: 中國記協網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回望2020年,記憶中有太多的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讓湖北武漢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矚目的焦點。危急關頭,來自四面八方的馳援力量集結于武漢,而這其中就有一支新聞勁旅。

        危機來臨時,他們有的人正在返鄉過年的旅途,卻義無反顧調轉方向奔赴疫區;有的人放下身患重病的家人,跟隨醫療救援隊馳援武漢;有的人推遲自己的婚期毅然出征;有的人夫妻雙雙請纓參“戰”……一些媒體整建制在崗,很多人都是“全天候”堅守。

        記不清,他們多少次走進“紅區”“隔離區”甚至“雷區”,見證醫護人員和患者與死神的抗爭;記不清,他們為多少位醫護人員冒險拍照,留下人生最難忘的影像……

        他們說,“不怕前路有多危險,只擔心遺漏值得記錄的現場”。

        在他們的筆端和鏡頭里,有鐘南山院士堅毅的眼神,有李蘭娟院士會心的笑容,有張定宇院長勇毅的腳步,有“雷神山”“火神山”建設者不舍晝夜的奮戰,有各路志愿者無私無畏的付出……每一個報道都是傾心之作,充滿著拼搏與忘我、感動與希望、成長和奮起。

        他們只有一個心愿:為武漢留下珍貴的歷史底稿,讓這座城市在曙光來臨之前葆有信心,讓經歷苦難后的浴火重生化為精神力量。

        疫情發生后,中國記協迅速行動。1月27日發出慰問信,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新聞人致以問候和敬意;1月30日和泰康保險公司共同發起專項保險計劃,為一線記者送上關心和保障;還全力以赴克服困難,第一時間籌措防疫物資寄往武漢……為英勇逆行的新聞戰士,送上“記者之家”的溫暖守護和切實支持。

        “他們報道抗疫,我們報道他們?!敝袊泤f網編輯部雖身在后方,也要守好陣地,盡自己的一份責任,為前方的新聞戰“疫”留下記錄,為一線的新聞戰士鼓勁加油。

        我們決定在中國記協網和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一個專欄,以原汁原味、真情真意的一手記錄,凝固那些令人淚目、難以忘懷的瞬間。專欄的名稱,斟酌再三,最終定為——戰“疫”實錄。

        說干就干!我們很快與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和湖北武漢等地的主流媒體建立了供稿“綠色通道”,邀約一線記者撰寫采訪手記。

        從那時起,編輯部開啟“戰時”狀態:每天圍繞一個主題,組稿至少三篇,多則六七篇。約稿、編輯、審校、排版、發布,有時與記者直接連線核實信息,全流程下來經常要到晚上,甚至到深夜……

        “戰‘疫’實錄”每出一期,都收獲不少留言、點贊和轉發,許多地方記協主動提供稿件,還有新聞單位領導稱贊“戰‘疫’實錄”給一線記者加了油助了威。每當此時,我們都會感到,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那時我們也有一個心愿:為記錄歷史的人留下底稿,讓見證歷史的新聞人成為歷史的一部分,讓生動而滾燙的記憶永遠保鮮。這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光榮!

        在武漢戰“疫”的70多天里,中國記協網和微信公眾號刊發戰“疫”采訪手記150余篇。由于篇幅所限,本書收錄了其中的近百篇。在此,向每一位為我們撰寫戰“疫”采訪手記的同行,向每一位為抗疫而戰斗的新聞戰士表示感謝與敬意!向幫助我們約稿的各家新聞媒體和各地記協表示感謝!

        本書的編寫得到中宣部新聞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的指導,以及學習出版社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ū疚臑椤稇稹耙摺睂嶄洝獮橛涗洑v史的人留下底稿》序)

      責任編輯: 張澤月
      賀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98213